聽到本期關鍵詞,可能不少朋友有“扭頭就走”沖動。別急呀,雖然云和智能芯片不如無人車那么炫酷,也沒有智能音箱那么有趣,但俗話講知其然不行,還要知其所以然。以后你出去給人講人工智能如果只是停留在表象,對方頂多認為你涉獵范圍廣,但如果你能講出它背后的一些技術,那無疑就是專家了。
你想成為專家嗎?估計沒有人不想。
日前,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的一份關于AI公眾認知的聯合調查報告顯示,接近8成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發展前景廣闊,會滲透到各行各業,超過9成的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會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產生影響,3成的受訪者已經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給自己工作帶來的威脅,也有接近8成的受訪者擔心某些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會威脅自己的隱私,而絕大多數受訪者表示會主動了解和學習人工智能知識和技能,多數受訪者愿意嘗試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看到沒?再不努力,你就要被超越了。
下面看看近期像芯片這樣的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和云這樣的關鍵支撐技術都發生了哪些新鮮事。
當量子計算遇上云
加拿大D-Wave 系統公司宣布將量子計算引入公共云,計劃今年年中通過亞馬遜、微軟或谷歌這三大供應商之一在公共云中提供。屆時,開發者甚至可以免費通過公共云使用量子計算。圍繞量子計算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并出現了從純科學轉向工程學的大轉身。
日前,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開展量子計算軟件和信息技術應用業務研究。悉尼科技大學量子軟件和信息中心創辦主任段潤堯教授將出任百度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百度計劃在五年內組建世界一流的量子計算研究所,并逐步將量子計算融入到業務中。
在全球范圍內,量子計算及相關研究,也都是Google、微軟和IBM等巨頭重點推進的前沿探索方向。就在近日(3月5日),Google推出了擁有72量子比特的新量子處理器Bristlecone。在中國,互聯網巨頭基本都成立了量子計算研究機構。
接下來這5年,就看哪一家跑得快了。量子計算真的要來了,這計算效率又得提升一大截。
5G真的不遠了
5G的發展其實已經有幾年了,但今年感覺它真的要落地了。
技術方面,剛剛結束的MWC 2018上,高通、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等知名電信企業都展示了大量成熟5G技術,以及包括移動通訊、物聯網、車聯網在內的多項5G應用。
比如,華為發布了全球首款 3GPP 標準的 5G 商用芯片巴龍5G01,同時透露,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推出5G智能手機。華為聲稱,該芯片是世界上首款符合5G標準的商用芯片。華為表示,該芯片的下載速度可以達到2.3Gbps,大大超過當前4G網絡速度。
此外,英特爾向外界展示了其現階段 5G 所取得的一些突破性進展,并公布了更多共同推動 5G 產業化進程的合作伙伴。英特爾宣布將與日本電信運營商NTT DoCoMo合作,為東京舉辦的2020年奧運會提供5G覆蓋和技術。
成果方面,印度運營商Bharti Airtel聯合華為完成了印度首個5G 網絡測試。該測試在德里附近的馬納薩完成,速度達到 3Gbps,在3.5GHz頻段實現了僅為1毫秒的延遲。據悉,印度將于今年 6 月正式公布5G發展路線圖,并將于2020年開始5G網絡的大范圍部署。
另外,中國移動今年將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五個城市開展5G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另外還將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進行5G業務和應用示范。在研發標準方面,中國移動表示已基于 3GPP 新空口標準,率先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基站、終端芯片和測試儀表端到端互通,并首次發布了5G核心網預商用產品樣機測試成果。
政策方面,歐盟各國和立法者近期達成了一項協議,為下一代5G服務開放無線電頻譜。這項協議的有效期為20年,簽訂該協議是因為歐盟試圖在發布聯網產品上追趕美國和中國。
毫無疑問,5G發展正步入成熟期,并有望于2020年如期在全球多地展開商用。而5G正式商用后,必將帶動新一輪全球電信業和科技業發展,權威機構預計其創造的經濟產出或突破10萬億美元。
以上部分信息來自網絡。本欄目將持續關注業內動態,聚焦于AI落地行業,促進產業發展。